七月流火,热浪翻滚,但商家们早把这份燥热熬成了营销甜汤。街头巷尾的冷饮店换上蓝绿色招牌,空调广告铺满地铁通道,连外卖APP都把按钮改成了冒泡的橘子汽水——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,藏着“夏日”这个关键词的营销魔法。今天就扒一扒,高温经济下,商家怎么靠“夏日”俩字撬开用户的钱包。
先说营销节点。暑假是重头戏,亲子游、培训班、水上乐园全挤在这时候抢客流。有的景区把门票设计成浪花形状,配文“清凉一夏”;有的教育机构用彩虹色冰块拼成课程表,暗示“这个暑假不枯燥”。毕业季也爱蹭夏日热度,文具店把毕业册封面做成沙滩图案,文具包装印满贝壳元素,学生党看了就走不动道。
七夕更少不了夏日助攻。商场海报把玫瑰和冰块拼成爱心,文案写“爱在盛夏,冰爽告白”;珠宝店把项链吊坠做成浪花造型,广告语“你是我眼里的粼粼波光”。就连家电清仓都赶着暑期档,空调海报用冷气漩涡搭配“清凉价”标签,冰箱广告让西瓜和冰棍在画面里“打转”,用户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凉意。
日常促销更离谱。有的外卖平台把加购按钮改成冒泡的柠檬茶,用户点单时手一滑就多买了杯冷饮;有的生鲜电商把西瓜切成月牙形,旁边甩个“第二件半价”标签,家庭主妇一看就往购物车里扔。更绝的是防晒霜广告,把紫外线指数做成温度计图案,红色液柱飙到顶,文案写“别让夏日灼伤你的美”,用户防晒焦虑瞬间拉满。
视觉设计这块儿,夏日的套路可太多了。最基础的是颜色搭配,蓝绿主色调+橙黄点缀,视觉上自动降温5度。更高级的是元素混搭,把冰块、浪花、西瓜、遮阳伞全怼一张图上,中间塞个促销信息,用户扫一眼就能记住。动态设计更带劲,比如让汽水气泡从屏幕边缘往上冒,或者让冰淇淋滴落效果触发优惠券,用户等加载的功夫就把活动记住了。
电商行业最爱用夏日元素。服装类海报把模特P进海边场景,T恤印满椰树图案,文案写“把热带穿在身上”;美妆产品把口红颜色和夕阳色号对应,广告语“日落唇色,夏日限定”。家居类更绝,把沙发和凉席拼成泳池造型,旁边甩个“清凉套餐”标签,用户连怎么布置客厅都省得想了。
快消品也玩得转。零食包装把薯片做成冲浪板形状,文案写“夏日就要浪起来”;饮料瓶身把冰块和果肉拼成立体图案,用户摇一摇还能看到果粒在“游泳”。就连3C产品都来凑热闹,把手机散热孔设计成浪花造型,广告语“这个夏天,冷静到底”,游戏党看了直接下单。
不过用夏日元素也得讲规矩。最忌讳的是“为了凉而凉”,比如把空调广告做成冰山,用户光觉得冷,忘了买的是产品。正确的姿势是先定主题——比如冷饮店主推“解暑”,就多用冰块和飞溅效果;防晒品牌主推“防护”,就多用遮阳伞和防晒霜对比图。颜色搭配也得注意,冷色调不能超过三种,不然显得压抑。
最后唠句实在的,夏日营销就像做冰饮,食材得新鲜,搭配得讲究。把高温痛点、清凉卖点、促销信息一锅炖,炖出用户想点的欲望,这杯饮料才算成功。下次做海报时,不妨把冰块切一切、颜色换一换、元素混一混,说不定用户就为这“透心凉”的设计买单了呢。